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电器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有一段_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是谁

1.员工培训的意义?

2.为何从对方的立场出发?

3.企业培训的重要性

4.经营四圣的松下幸之助

5.松下电器的企业文化的发展奥秘

6.谁有《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原文?

7.松下幸之助是松下电器创始人,他生平有什么传奇的故事?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有一段_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是谁

可能很多人没听过他的名字,但一定有不少人都使用过他企业的电器。

松下幸之助是日本著名跨国公司“松下电器”的创始人。在当代日本实业界,有“经营四圣”的说法。

在四圣之中,松下幸之助独占鳌头,被人称为“经营之神”。

然而,少年时代的松下幸之助只受过4年小学教育,因父亲生意失败,曾离开家到大阪去当学徒,开始做自行车的生意,随后开始对电器感兴趣。

23岁的松下在大坂建立了“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当时环境很艰苦。他一步步摸爬滚打,在商海中走出了自己的一条独特的经营道路。 松下不但创立了一个神话般的企业,而且提出了一套具有普遍意义的经营哲学。

如今,很多中小企业摇摇欲坠,不可或缺都面临着留不住人才的难题,更别说良好且持续地发展。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流失人才其实就是流失“人财” 。 松下幸之助深谙此道,因此他有着一套自己独特的用人法则。

用人原则一:视员工为企业的主人翁

?

松下之所以能赤手空拳地创立自己的大规模的事业版块,就是因为他一刻也不曾忘记“人是尊贵的”这信条, 视员工为企业的主人翁。

同时,松下认为企业是为员工打造。因此, 他会给予员工梦想,并且向他们展示目标, 他也会不断对员工严加鞭策。

用人原则二:70%用人原则

松下公司认为“世上没有完满的事情,公司只能雇用70分的中等人才,说不定是公司的福气,何必非找100分的人才不可呢!”

松下幸之助本人就认为自己不是“一流”人才,他给自己打的分数也是70分。

松下认为,“顶尖”人才,相对来说自负感较强,他们容易抱怨环境影响自己的发挥,抱怨职务、待遇与自己的才能不相称。有这种心态的人,干起工作来未必会出色;他有才能,但心理因素影响了其充分发挥。

而“70分人才”则不一样了。 他们一般很容易融入团队 ,正是知道自己尚有不足,希望借助团队的力量使自己成长, 让自己更好地完成所负责的任务。

并且,比起顶尖人才才高八斗,做事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下面人的一些意见。“70分人才”没有一流人才的傲气,自视不那么高, 要求也容易满足,甚至有一股子偏要与“一流”人才较较劲,比一比谁干得好的劲头。

他们 重视公司给予的职位,会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干得漂亮一些, 才干得以全部发挥。

相对于顶尖人才, “70分人才”会更心存感激,更加忠诚于公司。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主管和公司对他们的培养和器重。

同样重要的是,一个管理者要懂得用70%的原则去欣赏下属, 用70%的眼光去看员工的优点,以30%的眼光去看员工的缺点。这样也是如何培养人才的做法之一。

把育人当主业,把生意当副业。

有人问松下,你们的企业做得那么出名,你们的主流产品是什么?松下幸之助回答: 我们的主要工作是育人,其次生产一点小家电。

“做产品之前先做人”,在1925年前后,松下电器还只是刚刚成立不到10年的小公司的时候,松下幸之助就向员工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们去客户那里拜访的时候,如果人家问松下电器是生产什么产品的公司,你们就回答他们说 松下电器是培养人才的公司,顺便也生产电器产品。 ”

通过教育培训将“人才”发展成“人财”。

松下幸之助很注重对员工的教育。 每周都要在员工大会上作演讲,并制订了松下员工守则,还创作了松下的歌曲,使团队凝聚力大大提升, 每个松下员工都以自己是松下的一员而自豪。 所以在松下的公司很少出现劳资纠纷。

松下幸之助把 “集中智慧的全员经营” 作为公司的经营方针。他认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只靠一个人的智慧指挥一切,即使一时取得惊人的进展,也肯定会有行不通的一天。

用人原则三:坦诚是最大的财富

“员工和老板的关系要像玻璃一样透明” ,是松下幸之助的经营理念之一。

很多公司的老板和员工中间就像隔着厚厚的墙那样,双方没有交流,员工不喜欢老板,老板看不起员工。

在松下幸之助刚创业不久,白手起家的他和员工同吃同工,没有那种老板与员工之间的界限。而当企业逐渐扩大后,松下幸之助将“玻璃理论”提升到整个公司层面。

他每个月都向员工公布这个月公司的经营情况,告诉员工公司盈亏。长此以往, 员工就会将自己的工作成果与公司的盈亏紧密联系起来。

松下幸之助这样的 “坦诚”以待的做法, 既增加员工的归属感,也让员工对老板、公司更加信任。

正是靠着这条原则,松下幸之助让整个企业都上下一心,让员工看到努力的方向,也让管理者看到企业的问题。

现在,仍是处于疫情时期,也是大大小小企业在共度时艰。正是面临各种难关,企业的适当“坦诚”, 也会赋予员工更大的责任与使命感,同时也会更激发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员工培训的意义?

一些管理者认为,企业的高层经营管理者不应管细节问题,而只需把握企业的主干——生产、经营和销售等方面的大原则就可以了,各种具体的细节问题应完全放手让部属去干。其实这是一种欠缺的管理方法,卓越管理者从来不会对细节问题撒手不顾,反而在适当之时会对它追根究底。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就是这么一个杰出的管理者。他的一位行政主管说过:“在松下公司由松下先生亲自负责解决的问题——有许多是小问题——比其他任何一家大公司都要多。”也许有人要说这种管理方法太婆婆妈妈了,其实不然。正是由于松下先生对“确凿事实”持之以恒的追求,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细致的办事原则,才使该公司的销售额与资产的比率一直稳步上升。这些功绩虽然得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但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松下先生严谨细致的管理方法。他不仅把公司规模扩大了10倍,而且把它变成了一台协调有效的机器。

管理者对待员工最有效的方法是笼络住他们的心,因为员工的忠诚和主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使员工对企业充分信任,只要从一件小事开始就可以了。大多数时候,一句话足以获得员工对企业的一颗真心和忠诚。

总之,一名高效能人士要想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无懈可击,就必须从小事做起,付出你的热情和努力。如果能很好地完成这些小事,将来准能成为军队中的将领、饭店的总经理、公司的老总,反之,如果对此感到乏味、厌倦不已,始终提不起精神,或者因此敷衍应付差事,勉强应对工作,将一切都推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借口上,那么你现在的位置也会岌岌可危。在小事上都不能胜任的员工,谈何在大事业上“大显身手”?

做好细节需要我们记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尽管我们看问题必须站得高看得远,但现实中的事情都是一件件的小事情累积起来的,只有你把一点一滴都做好了,大的工作自然也就随之完成了。

为何从对方的立场出发?

企业培训是指企业或针对企业开展的一种提高人员素质、能力、工作绩效和对组织的贡献,而实施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活动。目标就在于使得员工的知识、技能、工作方法、工作态度以及工作的价值观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提高个人和组织的业绩,推动组织和个人的不断进步,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双重发展。?

吸引人才;企业重视培训才能吸引优秀人才的加盟,因为培训不仅是企业发展地需要,更是人才自身的需要。

培养人才;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有一句名言:“出产品之前先出人才”,其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更是强调:“一个天才的企业家总是不失时机地把对职员的培养和训练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教育是现代经济社会大背景下的‘杀手锏’,谁拥有它谁就预示着成功,只有傻瓜或自愿把自己的企业推向悬崖峭壁的人,才会对教育置若罔闻。

留住人才;培训是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企业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企业最需要的人才和相应的岗位,企业只有通过持续不断地培训,员工的工作技能和个人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显著的提升,并且为企业的高速发展做出他们应有的贡献。

培训与开发对企业的意义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像腾讯众创空间对员工能力的培训与开发,已经超越某一项专业技能的培训与开发,而更多着重于两个新的目的:

是向员工传授其他更为广泛的技能,使员工的技能有单一技能向多重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与组织发展的需要,如主动解决客户需求的技能、有效的沟通技能、团队合作技能及学习技能;

是利用培训与开发来强化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培养员工的客户服务意识,提高员工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员工与组织同步成长。

企业培训的重要性

善于办事的人懂得从对方的立场出发,为别人考虑,他们拥有办事的各种技巧,知道怎样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如何更接近于成功。

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在做生意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条非常重要的人生经验,即: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

人们在交往办事的时候,总会有许多分歧,如果想达到自己的目的,从对方的立场出发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有个被关进了一家单人牢房,有关当局还拿走了他的鞋带和腰带,以防他伤害自己。这个倒霉蛋只好用左手提着裤子,趿拉着鞋子在牢房里无精打采地走来走去。他提着裤子,不仅是因为他失去了腰带,也因为他瘦了10多斤,那些从铁门下面塞进来的食物多是些残羹剩饭,他抗议这种不人道的待遇,因此常常挨饿。

这个囚犯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肋骨,长叹了一口气。突然,他嗅到了一种万宝路香烟的香味,这让他非常激动,因为他很喜欢万宝路这个牌子的香烟。

通过牢房门上的那个小窗口,他看到走廊里那个狱警正在吸烟,深深地吸一口,然后美滋滋地吐了出来。

这个囚犯烟瘾犯了,他很想要一支香烟,所以,他轻轻地敲了敲门。狱警慢慢走过来,警惕地问道:“干什么?”吞吞吐吐地回答说:“对不起,请给我一支烟,就是你抽的那种万宝路。”狱警轻蔑地看了他一眼,哼了一声,就转身走开了。

按理说,这个囚犯要不到香烟,那就应该算了,可是他没有。

他认为自己并不是没有一点机会,决定再试一下,所以他又敲了敲门。这一次,他的态度很坚决。狱警吐出一口烟雾,有些恼怒地问道:“你想干什么?”囚犯平静地回答道:“对不起,请你在1分钟之内把你的烟给我一支。否则,我就用头撞这混凝土墙,直到弄得自己血肉模糊,失去知觉为止。如果监狱当局把我从地板上弄起来,让我醒过来,我就发誓说这是你干的。当然,他们绝不会相信我。

但是,想一想你必须出席每一次听证会,你必须向每一个听证委员证明你自己是无辜的,想一想你必须填写一式三份的报告;想一想你卷入这个事件的原因——所有这些都只是因为你拒绝给我一支劣质的万宝路香烟!就一支烟,如果你给了我,我保证不再给你添麻烦了。”

你能想象得到结果吗?是的,那位狱警给了这个囚犯一支烟,并替他点燃了。因为囚犯说的是事实,狱警权衡了一下得失利弊,妥协了。这个囚犯之所以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在于他从对方的立场出发,详细地为对方分析了可能的情形,从而实现了自己的要求——获得一支香烟。

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你会发现,你变成了别人肚子里的“蛔虫”。别人所思所想,所喜所忌,都在你考虑中。多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观察,去思考,能拉近彼此双方的距离,弥合双方的矛盾。

今天,成千上万的推销员在人行道上奔波,他们疲惫不堪,垂头丧气,徒劳往返。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总是只想自己所想,并没意识到别人有时候并不想买任何东西,每个人都对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感兴趣,却从不去考虑别人会怎么想。如果推销员们能够向顾客表明他们的服务或商品将如何帮助顾客解决问题的话,就不必向顾客兜售了,顾客自己会去买的。因为顾客们喜欢自己买东西——而不愿意被别人说服买东西。然而许多推销员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兜售商品,却从来不会从顾客的角度看待事物。冯**的失败就很能说明问题。

冯**聪明漂亮,受过良好教育,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平价百货公司”担任导购员。刚进入这家公司的时候冯**满怀信心,她的师长对她的评价也很高,说她有事业心、天分与热忱,一定会成功,但让所有人意外的是:冯**只做了半年就自动辞职了。

有人问她的上司:“到底是怎么回事?”“冯**确实是个好女孩,做事热情,责任心也很强。”上司说:“但是她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是什么啊?”“她总是卖一些她自己喜欢的东西。她总是根据自己的好恶来替顾客做决定,而不管顾客的感受。当我提醒她有些货品可能不合顾客口味时,她就说:‘他们一定会喜欢的,那还用说吗?连我自己都喜欢呢,它一定很畅销。”

冯**的家境很好,有着良好的生活环境。因此,她无法以中低收入民众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平价商品,也因为如此,她喜欢的东西并不适合平价公司的那些顾客,这就是冯**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办事的时候,每个人都应该记住这一点:如果你和他人换位处事,你对这件事会怎么处理呢?这样也许能够帮你找到走向成功的钥匙。从对方的立场出发,这是你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采用的办事技巧,也是一项成功的技巧。

经营四圣的松下幸之助

企业培训的重要性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有一句名言:?出产品之前先出人才?,拥有强大人力资源的松下公司值得任何企业向它学习,其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更是强调:?一个天才的企业家总是不失时机地把对职员的培养和训练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企业获取高质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有两个途径,一是从外部招聘;二是对内部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但是,许多企业往往倾向于外部招聘人才,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内部员工的培养教育,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从战略高度重视员工培训,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何为企业培训?

 企业中的培训是根据某些员工或某一岗位的工作需要,通过结合书面的讲解或其他的沟通方式,对这些员工进行教育,以达到更新他们的知识、技能、理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期影响他们的.行为,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团队更快、更健康地发展的行为活动。

 对现代企业来说,培训意义十分重大,许多企业也将培训作为对人力资源的一种投资。既然作为投资,当然就会考虑?投资回报率?,我们经常在一些管理类报刊及书籍中看到诸如此类的提法:?由于对员工培训的重视,生产率提高了60%?、?培训的投入,使员工流失率降低了65%?等等。

 企业重视员工培训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1、重视员工培训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位管理学家曾经说过:?员工培训是企业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已经成为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重视员工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建立人才储备良好手段。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极大的开发员工的潜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重视员工培训是对员工的重要激励。

 金钱对于有技术、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是暂时的,一段时间可以,长时间不行,他们更看中的是通过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4、重视员工培训是灌输企业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基础。

 企业对员工不断的灌输企业价值观,培养共同做事的行为规范,使员工能够自觉地按照惯例工作,形成良好、融洽地工作氛围,增强工作满意度和成就感,为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确保业务的有效开展打下基础。

 近年来,人们都在谈论知识经济的挑战,实际上知识经济最核心的问题是人的素质问题,也就是人力资源的形成、使用和开发问题。说到底,企业培训是一种双赢投资,一方面员工的工作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力将得到不断提高,从而增加企业产出的价值,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员工整体素质得到提升,获得的是一份终生保值的财富。

 不断培训是企业送给员工的最佳礼物!

;

松下电器的企业文化的发展奥秘

1894年11月27日,出生于日本和歌山县的一个农户家庭 。

1904年,到大阪一家火盆店做学徒 。

1910年,进入大阪电灯公司做见习工 。

1918年春,晋升到了电灯公司的检查员,这是所有工程人员出人头地的目标,但晋升后即辞职 。

1918年,在大阪创立了“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准备自己生产灯泡插座 。全部的创业启动资金是东挪西借来的几百日元 。

1923年,推出的弹头型自行车车灯,正是他创业前在自行车店和电灯公司两段工作经历相结合的产物。当时人们使用的自行车车灯主要是蜡烛或煤油灯,电池车灯的电池使用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松下生产了电池寿命可达30-50小时的灯具 。

1929年,当企业再次遭遇产品积压危机时,松下幸之助决定“工人一个也不裁,但即日起生产减半,改成半天工作制,工人仍拿全天的工资。相应地,全体员工取消休假,大家一起努力销售库存商品。”结果,两个月就销售掉了全部库存,恢复正常生产 。

1933年,松下实行了事业部制,就是按产品成立一个个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事业部门 。

1950年松下公司召开了“紧急经营方针发表会”,松下幸之助发表了“经营重建声明” 。

1952年,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谈判后,松下电器与荷兰飞利普公司达成了技术合作协议。松下电器开始踏上了战后重建的征程 。

1960年,松下幸之助在经营方针发表会上宣布,“5年以后松下电器将采用五天工作制,同时薪水也不能比其他同行少,这将成为公司的基本经营方针 。”

1965年,松下电器开始推行五天工作制 。

1967年,松下幸之助提出,“今 后5年,松下电器要在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在经营和工资上超过欧洲,赶上美国 。”

1971年,松下电器的工资水平赶上了欧洲工资最高的德国 。

1973年,辞任会长(董事长),担任董事会顾问 。在日本的企业家中,松下幸之助无疑建立起了一座丰碑。他不但创立了一个神话般的企业,而且提出了一套具有普遍意义的经营哲学。从少年辍学转当学徒开始,他一步步滚爬摸打,在商海中走出了自己的一条独特道路。松下的管理思想,同他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如果没有实践中的锤炼,就不可能产生出松下的经营之道。

他9岁时,只身赴商业城市大阪,先后在火盆铺及自行车铺里当学徒,后进人大阪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当配线工。1918年,年仅23岁,他与妻子和其弟共三人创办松下电器公司。仅靠一代竟使其成为世界闻名企业集团。在社会活动方面,他创办PHP研究所、松下政经塾以及以对科学进步有贡献的人士为颁授对象的“日本国际奖”等,致力于启迪社会和培养人才事业。

少年时代的松下幸之助只受过4年小学教育,因父亲生意失败,曾离开家到大阪去当学徒,1918年,23岁的松下在大阪建立了“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接连推出了先进的配线器具、炮弹形电池灯、电熨斗、无故障收音机、电子管、真空管、晶体管等一个又一个成功的产品,7年之后,松下幸之助成了日本收入最高的人,从那时起,直到1988年的63年中,有10年他的收入均为日本第一位,有6年居第二位,1989年他逝世时,留下了15亿多美元的遗产。

松下幸之助为人谦和,无论见了谁都点头致意,他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经营哲学:“首先要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自1918年松下幸之助创业以来,作为企业人,通过提供商品服务,始终以“为了使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更加舒适,并为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为经营理念从事着企业经营活动。经历八十多年的奋斗,现在已成为世界著名的综合型的大型电子企业,并在世界各国开展着事业活动。

松下公司是一个跨国性公司,在全世界设有230多家公司,员工总数超过250,000人。截至2008年4月1日,其中在中国有100,000多人。2007年全年的销售总额为700多亿美元,为世界制造业500强的第59位。

经营理念 

松下幸之助被日本人称为“经营之神”。他所创立的松下电器,在实业界具有巨大影响。他通过对经营实践的总结和自己的感悟思考,提出了一整套经营哲学。概括起来,以“自来水哲学”、“堤坝式经营”和“玻璃式经营”最为重要。尤其是“自来水哲学”,被松下幸之助看作经营的根本理念,并以此作为他的自传书名。

自来水哲学

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创立于1918年3月7日,但是,松下幸之助却把公司的创业纪念日确定在1932年的5月5日。原因就是,这一天他提出了“自来水哲学”。

在松下幸之助看来,企业的形体远远没有企业的精神重要。尽管松下电器已经运行了十几年,但是,在“自来水哲学”诞生前,它不过是一个与其他企业一般无二的制造商而已。直到这一天,在松下幸之助脑海中长期盘旋、苦苦思索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他明白了企业的使命。所以,这一天才是松下的创业开端。

所谓“自来水哲学”,是松下幸之助对企业使命的比喻。对于这一使命,最简单的表述就是消除世界贫困,使人类走向繁荣和富裕。松下幸之助自己说:“企业的使命究竟是什么?一连几天我思考这个问题直至深夜,终于有了答案。简单来说,就是消除世界贫困。比方说,水管里面的水固然有其价值,然而喝路边的自来水不用付费也不会受到责备,因为水资源相对丰富。企业的责任不正是让世界物资丰富以消除一切不方便吗?”“经营的最终目的不是利益,而只是将寄托在我们肩上的大众的希望通过数字表现出来,完成我们对社会的义务。企业的责任是:把大众需要的东西,变得像自来水一样便宜。”用松下幸之助的话来表达,经营就是从“无”当中制造“有”,通过生产活动给所有人类带来富足丰裕的生活。

从本质来看,“自来水哲学”,就是通过工业生产手段,把原来只能供少数人享受的奢侈品变成普通大众都能享受的普及品。企业经营者眼睛要盯住人们追求生活进步的欲望,而不是盯住顾客的钱袋。市场是靠价廉物美的产品创造出来的,而不是靠对经销商回扣打折算计出来的,更不是靠坑蒙拐骗欺哄顾客推销出来的。由此,奠定了松下经营的基本方针:质量必须优先,价格必须低廉,服务必须周到。正是这种经营方针,使松下得到顾客的信赖,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逐步走上壮大之路。

玻璃式经营

“玻璃式经营”的要旨是公开和透明。这种公开和透明,建立在对员工信任的基础之上。所有的经营状况,都像玻璃一般清澈可见,不加掩饰。“玻璃式经营”法,实际上主要是关于内部管理的内容。

在松下幸之助的经营思想中,“玻璃式经营”是诞生最早的。当松下还是几个人的小作坊时,生产与销售混同一起,发明、研制与制造无法区分,甚至生产与生活也融为一体。这种情况下,白手起家的松下幸之助,没有那种老板与雇工之间的界限,所有人可以说都是合伙人,松下幸之助要随时把经营情况通报给其他人。由此,形成了松下幸之助的“玻璃式经营”习惯。他的开诚布公,力求信息对称,是他早期创业时赖以生存的基本方式。随着业务的扩大,人员的增加,尽管老板和雇工之间的界限开始明朗化,原来亲密无间的熟人关系也开始等级化,但公开透明的“玻璃式经营”却没有退隐,一直被保持下来。

松下幸之助“玻璃式经营”法的目的何在?他说:“为了使员工能抱着开朗的心情和喜悦的工作态度,我认为采取开放式的经营确实比较理想。开放的内容不只是财务,甚至技术、管理、经营方针和经营实况,都尽量让公司内的员工了解。”“玻璃式经营”的另一重要作用,是唤起和加强员工的责任感,消除他们的依赖心。松下幸之助说:“企业的经营者应该采取民主作风,不可以让部下存有依赖上司的心理而盲目服从。每个人都应以自主的精神,在负责的前提下独立工作。所以,企业家更有义务让公司职员了解经营上的所有实况。总之,我相信一个现代的经营者必须做到‘宁可让每个人都知道,不可让任何人心存依赖'的认识,才能在同事之间激起一股蓬勃的朝气,推动整个业务的发展。”

堤坝式经营

松下幸之助认为维持企业的稳定成长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为了使企业确实能够稳定地发展,水坝式经营是很重要的观念。“堤坝式经营”是“自来水哲学”在企业运作上的逻辑展开。1965年2月,松下幸之助在关西商界讨论会上提出了这一概念,做了题为《堤坝经营和适正经营》的演讲。他说:“关于行之有效的经营方法,我想在这里提倡‘堤坝经营’的方法。为什么要修堤坝呢?是为了不让河水不创造任何价值地白白流走。如果河流的水量剧增就会变成洪水,带来巨大灾害;而如果遇上干旱天气就会造成水量减少。因此,要在河流的适当位置修建堤坝,一来调整水流,二来利用水力发电。修建堤坝的目的就是珍惜老天赐予的每一滴水,并加以有效利用。这样既能够保证安全,又能够创造价值。经营公司的道理不是一样的吗?经营也需要堤坝。”

“堤坝式经营”的实质是,避免经营过程中的周期性震荡,减少不确定性对企业的冲击。在企业中,不论设备、资金、人员、库存、技术、企划或新产品的开发等各方面都必须有堤坝,并发挥其功能。换句话说,在经营上各方面都要保留宽裕的运用弹性。对于企业来说,需要建立的堤坝主要有:

设备堤坝 一般来说,一个企业只有在设备运行八九成的情况下依然有利可图,才能保持正常运转。产能维持一二成的剩余能力,是企业应变的基本条件。

库存堤坝 产品库存要适量,这些库存有两个作用方向,对内作为生产线出问题时的缓冲,对外作为市场波动时的缓冲。

资金堤坝 新的建设项目上马,同样需要有缓冲水坝。一个十亿元的项目,需要有十一二亿的资金准备才能动工,否则,就很有可能造成“烂尾”,不但建设者受窘,而且前期投资也很有可能打水漂。

产品堤坝 在一个产品如日中天时,就要推出下一个新产品,这就要求在一个产品投入生产时甚至在投入生产前,后续新产品的研制就要着手展开。

心理堤坝 经济有涨有落,任何一个企业,经营过程绝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从董事长总经理到基层员工,都要对环境变化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在心理上以不变应万变,在行动上以变制变,实现经营的自主性。 《自来水哲学——松下幸之助自传》

《经营沉思录》是松下幸之助最重要的4部作品《商业心得帖》《经营心得帖》《员工心得帖》《人生心得帖》的合集。

谁有《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原文?

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在这个经济腾飞的世界上,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实在很难,但是松下电器却做到了,为什么,它是怎么做到的,估计很多企业家都想向它学习,但我认为,当一个企业能持续发展到今天,离不开的肯定还有它引以为豪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包含了企业的三观以及为客户服务的宗旨,是一个企业对外的素质体现。那么,让我们一起向松下电器的企业文化学习一番吧。

  松下电器史

松下电器(Panasonic公司),由松下幸之助在1918年成立,原名松下电器产业公司(日语: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为日本的大型电器制造企业,总部设于大阪。创业时做的是电灯灯座。

1927年制作自行车用的车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企业的有些工厂被军队征用,松下制造了日本海军的一些飞机和船只。二战结束后,盟军将参与军事生产的企业关闭,松下公司的资金被冻结,松下幸之助被迫离开公司。1947年在行政管理主任井植俊夫承担了松下公司为战争出力的责任而辞职后,松下幸之助重回企业。1951年松下幸之助到美国,打开了时名松下电器的Panasonic在美国的市场,因此让Panasonic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有突破性的成长。

  松下电器企业文化奥秘解说

一,是强化企业命运共同体建设,松下公司是日本第一家有公司歌曲和价值准则的公司。每天早晨8点钟,公司所有的人员朗诵本公司的“纲领、信条、七大精神”,并在一起唱公司歌曲。它的一名高级管理人员说:“好像我们已经融为一体了。”

二,是在进行总体企业文化的培育前提下,把培养人才作为重点,强调将普通人培训为有才能的人,松下幸之助有一段精彩的话:“松下电器公司是制造人才的地方,兼而制造电器产品。”他认为,事业是人为的,而人才的培育更是当务之急。就是说,如果不培育人才,就不能有成功的事业。出于这种远见卓识,他于1964年在大板建起了占地14.2万平方米的大型培训中心,一年开支达40亿日元(占总销售额的0.1%)。全公司一年有1/3的人来这里接受培训。大规模的人的人员培训,保证了松下电器的新产品源源不断涌向世界各地。

三,是注重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使员工新鲜感,这样更易于自觉接受。每年年终时,公司自上而下动员员工提出下一年的行动口号,然后汇集起来,由公司宣传部口号委员会挑选、审查,最后报总经理批准、公布。公司有总口号,各事业部、分厂有各自独特的口号。一旦口号提出,全公司都在这一口号下行动,口号本身也体现了工作的道德观念。如1985年行动口号是“创造未来”,要求每个职工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进取精神,迎接新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大家都要有“危机感”,紧迫感,主动去创造未来,发展企业,并要求职工在本职工作中去开拓创意。这充分显示了松下幸之助先生对企业文化的高度重视和独到见解。

  松下电器的发展简史

松下电器与中国的合作始于1978年,从技术引进、投资创办合资、独资企业,到创办研发基地,松下在中国的事业规模日益扩大。包括4家研究开发中心在内,松下在中国已投资建立了60家合资、独资企业,?职工人数达到6万余人。松下电器在世界许多国家都设有基地,并正在开展着与当地的人和文化及需求相吻合的全球性经营活动。

松下电器跨越了地区和社会,在40多个国家开展着企业活动。其企业活动的范围不局限于生产,还开展包括服务和信息系统等解决方案在内的多种业务。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着及时对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制造和以客户为本的商业活动。更为突出的是为了满足各个国家客户的需求,将过去设在日本的地区统一管理机构分别迁到北京、新加坡、新泽西、伦敦等地,在当地直接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松下电器作为真正的国际企业,始终开展着立足于客户的全球性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而言之,一个企业的发展与它本身的企业文化是分不开的,企业文化的强大,在于它可以鼓舞员工的斗志,使他们更积极进取,也在于它可以提升员工素质,服务意识和个人内在修养,更在于它可以给予员工源源不断的灵感,为企业注入活力,同时,生产出来的产品才能满足需求。因此,可以说松下电器的成功也在于它懂得如何用企业文化将员工的心拉在一起,使他们更高效的为企业贡献力量。以上就是有关松下电器的企业文化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松下幸之助是松下电器创始人,他生平有什么传奇的故事?

1998年,我在惠州晚报当记者。在工作之余,我常到报社附近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某一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行业的精英,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看作是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我发现,在读书时,我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想创业或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创业的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一名年轻的记者,我认为很有必要对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经过几年的观察和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的名人传记,我发现成功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难,这个发现鼓舞了我。因为它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我,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我们的时间和智慧够我们圆满地做完一件事情。因此,任何人都具有成功的条件,每个人自身就是巨大财富宝库,请运用这把金钥匙,发动你内在的发动机。这把金钥匙就是找准一个“点”,拥有“三条心”。“点”就是起点,“三条心”就是信心、热心、恒心,一个“点”加上“三条心”,这就是走向生活成功的金钥匙。也许有的同学会问:成功就这么简单?是的,就这么简单。越成功越简单,越简单越成功。

找准一个成功的起点

什么是起点?我们的生日就是生命的起点;小溪流是大海的起点;种子是希望的起点;沙砾是高塔的起点;信心是成功的起点;春天是丰收的起点;一月是一年的起点!

在生命的原野和人生的旅途上起点无处不在。一个人选好了起点就等于找准了成功的方向;一件事选对了起点就等于开创了美好结局的一半;一个目标划分好了起点就等于缩短了与成功的距离。

起点有高有低、有大有小、有好有坏、有近有远。起点往往以小见大,好比千里大堤,微不足道的蚁穴是瓦解它的小起点,更是致命的起点;好比挺拔的参天大树,幼芽是它迎风淋雨能否成材的关键起点。好比巍峨的山脉,如果没有山脚的沙石为起点,怎么会有高瞻远瞩的壮阔画卷?

也许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站在较低的起点上,我们不可能修改人生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深度;如果我们不能拥有美好的人生,那我们必须拥有美好的人生观;如果我们不能拥有令人仰慕的高起点,那我们可以拥有追求高起点的信心和理想,让信心作桨,热心为风,恒心作船,以小河流为起点,长风破浪风向前进。

下面请听我讲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真实故事。凯伊拉是非洲一个小村落的贫穷青年,有一天,他决定徒步横越非洲大陆,前往美国西海岸。他母亲并不知道美国在那里。他对母亲说:“妈妈,我想到美国去上大学。你答应我去吗?”“很好,”母亲说,“你可以去,什么时候动身呢?”凯伊拉不希望母亲有时间去发现美国在很远的地方,因为害怕母亲会因此改变主意。于是他说明天就出发。

第二天,凯伊拉就离开了非洲尼沙兰北部的老家。他首先想到达开罗,他希望从那儿搭船前往美国。开罗远在3000英里之外,他无法了解这个距离究竟有多远,他傻傻地认为四五天内走到。但在四五天之内,他只来到距离他家乡大约只有70多英里的地方,食物吃光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只知道他必须继续向前走。

他创造出一种旅行方式,这种方式成了他一年多的生活方式。村落与村落之间的距离通常只有五六里,而且走的是森林中的小路。他会在下午到达一个村落向村里人请求是否可以通过劳动获取食物、饮水和睡觉的地方。如果有这种机会,他就会留下来过夜,然后第二天早上向第二个村落出发。路上总有各种各样的困难阻碍他的进程。丛林中有许多他害怕的野兽,而事实上,他手无寸铁,对它们没有任何防卫力量。虽然在夜间会听见它们的叫声,但它们没有从没有向他逼近。

一个后,他已步行1000多英里,来到乌干达。在那里,他无意中看到一本美国大学指南,知道美国大学有时候会给优秀青年提供奖学金。于是他写了一份申请书,按照列在指南上的学校一家家写信去申请。3 个星期后,他得到了奖学金。他大喜过望立即前往当地的美国办事机构,但他们告诉他还不够。他需要一份护照和来回的旅行费用,这样才能申请签证。于是他写信给曾在他童年教导过他的传道士们,经过了他们的努力,凯伊拉终于得到了出国护照。但他扔然得不到签证,因为他无法筹措到那笔费用。

他依旧意志坚定,又重新开始了他的旅程。他穿过乌干达,进入苏丹。此时,村落之间的距离彼此更为遥远。有时候,他必须在一天之中步行20或30英里,才能找到一个睡觉的地方或是得到工作来换取食物。最后,他来到喀士穆,有人告诉他,那儿有个美国领事馆。他再一次听到美国入境所需的规定,不过这位领事对他大感兴趣,并且写了一封信把他的困难告诉了学校,很快回电就来了。经过许许多多个月之后,凯伊拉穿着他的第一套学生装,进入美国一所学院。至于故事后来的发展,他凭借从不放弃的积极心态,成为英国剑桥大学的政治学教授,并成为他祖国的总统候选人。

凯伊拉的起点已经很低了,但他在坚强信念的陪伴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此,起点低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向更高目标看齐的信心;起点低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化小为大的毅力。

精卫填海,起点只有嘴里的一口泥土;愚公移山,起点只有一副担子。同学们,任何人都有起点,那你们的起点在那里呢?我认为,你们的起点是站在迈向社会的人生起跑线上。你们现在的学习就是为起跑热身做准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口。有些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了一步,可能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因此,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找准起点显得尤其重要。身在校园,胸谋前程。分析你的起点吧,新的希望就在后面;转化你的起点吧,成功正在其中酝酿;选好你的起点吧,人生的崭新书篇章正期待你去书写!

找准了起点,你们就上路了,你们走的是一条成功之路。在这条成功之路中,离不开“三条心”,这就是信心、热心、恒心。信心是前提,热心是关键,恒心是保证。

信心是成功的前提

人的一生中,大概都有几个重大的转折点。在我的生命历程中,也有难以忘怀的转折。10年前,那是一段灰色的日子。我因迷恋上了文学,不知天高地厚做起了作家梦。我是农民的儿子,一生与田地打交道的父母对我整天躲进自己那间小小的居室里拼命啃着一些书本,大惑不解,我没有少领教人家的挖苦与嘲讽,在他们眼中,想当作家简直是痴人说梦。接下来,我开始品尝一而再再而三的痛苦——一篇篇在企盼与辛劳中写就的作品,如泥牛入海。那个时候,我的心直往下沉,情绪糟到了极点。

邻居的好友似乎知道了我的心事,那天,当他将一张没有盖邮戳的汇款单拿给我,并要我请客时,喜出望外的我看了汇款单后很是尴尬了一阵子,一看字迹我就知道是好友自己填写的,好友劝我尽早死了这条心,写文章哪是农家人的事情,拿锄头的手怎么能握好笔呢?或许应该“认命”了,或许庄稼人一生都注定与文学无缘。在我决定放弃我的作家梦之前,匆匆写好我以为不能发表的最后一篇作品《乡下人的作家梦》,寄往《南方日报》。一个多月还不见回音,就在我心灰意冷之际,我收到了一封厚厚的信,是编辑部寄来的。我估计是退稿,找一个无人的角落将信拆开,除了我的稿子,还有一封副刊编辑的来信,信长三页,足有一千多字,信中首先肯定了我的作品具有修改基础,然后提出修改意见,从文章谋篇布局,到故事情节安排,从人物心理描写,甚至文字运用、标点符号都提出了修改意见,就像一位谆谆善诱的老师手把手教一个弟子,落款没有署名,那是不同于一般铅印退稿信的字迹,我思潮翻滚,眼睛为之一亮,我在心里说,决不能放弃这次机会。于是,我立即拿出底稿,按编辑的意见,重新构思,将《乡下人的作家梦》修改了两次,连夜寄了出去。

半个月后,作品在《南方日报》上发表出来,立即在校园中引起了轰动。当年报刊较少,我一个中学生能够在省报上发表作品,校长和老师都感到这是学校的莫大荣耀。开大会时,校长当众全文宣读了一遍,并号召同学们向我学习。

过了不久,我收到了72元的稿费。当我从邮递员的手中接过稿费单时,我双手颤抖,不觉流下了热泪。这72元简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燃烧起我那正要丧失的信心。现在,我已在各级报刊上发表几十万字的作品,出版个人专著三本,并成为惠州市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这在我的人生中不仅是成功的起点,更重要的是让我树立了信心,真正理解“成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从此掀开了我生活新的一页。

信心正是使人走向成功的前提。信心会使你创造奇迹。古往今来,每一个伟大的人物在其生活和事业的旅途中,无不是以坚强自信为其先导。拿破仑就曾宣称:“在我的字典中没有不可能的字眼”。这是何等豪迈的自信,正是因为他的这种自信激起了无比的智慧和巨大的力量,才能使他成为横扫欧洲的一代名将。

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发进取的勇气,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心理学家曾做了一个实验:将一只跳蚤放进杯中。开始跳蚤一下就能从杯中跳出来。然后,心理学家在杯中盖上透明盖,跳蚤仍然会往上跳,但碰了几次盖后,碰疼了,慢慢就不跳这么高了。这时心理学家再将盖拿走,却发现那只跳蚤已经永远不能跳出杯子了,因为它将目标定到了不及盖了高度。对我们不也这个道理吗?求上则可能居中,求中可能居下,求下必定不入流。

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是,毕业了,你们去应聘,如果在招聘人面前,自己都对自己没信心,又怎么乞望别人信任你呢?作为求职者,你的表现应该落落大方,具有大家风范;如果萎萎琐琐,仿佛哪个穷乡僻壤钻出来的,又怎么能让老板相信你的能力呢?作为求职者,你自己首先要把自己推销出去。吉尼斯世界推销纪录创造者,美国的乔伊·吉拉德,他曾在一年中创造了日零售推销汽车四五部的纪录。他当初去应聘汽车推销员时,经理问他:“你推销过汽车吗?”吉拉德回答:“我没有推销过汽车,但我推销过日用品、家用电器,我能成功地推销它们,说明我能成功地推销自己,我能将自己推销出去,自然也能将汽车推销出去。”这句话非常有道理。推销商品,首先要推销自己,顾客接受你,看见你就喜欢,才会接受你的商品;如果顾客不接受你,见到你就讨厌,你的商品再好他们也不会喜欢。而要推销自己,首先就要有自信。

信心会为你带来活力,焕发光彩,使你的谈吐洒脱、大度,产生一种不知不觉中感染人的魅力;而丧失信心,会使你显得萎琐,不能充分发挥水平。如果你自己都瞧不起自己,又怎么让别人瞧得起呢?实际上,自信简直就是男人的生命之魂。女人喜欢的男人,甚至男人崇拜的男人,都是有坚强的自信心的。

我有一个同事特别能赢得**的芳心,是公认在女孩子面前有魅力的男人。别人以为他英俊潇洒,其实他却长得其貌不扬。那么他的魅力从何而来呢?我经过认真观察,发现他的魅力在于坚定的自信。在**面前他总是表现得信心十足,仿佛有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有次我听他打电话语气就显得格外不同。“有我在,你放心,绝对没有问题!”

**喜欢什么样的先生?自然喜欢那些充满自信的先生。即使是一个女强人,她也希望她的先生是一个强者。只有那些笨拙的先生才常在**面前愁眉苦脸:将来还要还买房子,又要装修,还要买家电。太艰难了。这些话无济于事,只会在**面前损害你的形象。聪明的男人在女人面前却始终表现得信心十足:“买房子,没问题,买家电也没问题!”有他在一切都充满希望。建立顽强的自信吧,这样你会感觉自己驾驭生活能力的强劲,从而对生活充满乐观,你将发现你整个人都会为之改观,气质会更出众,能力会更强。不小心你就迈进了成功的大门了。

世界酒店大王希而顿,现在全世界遍布他的酒店分支机构,但他在起家时只有200美金。那是什么秘诀使他获得成功呢?希而顿回答:“信心!”

开始希而顿想筹建一个大酒店,由于没有钱,他就用充满信心的行动和自信的语言到处游说,鼓励别人的投资。最终他的信心感染了大家,大家纷纷投资。但酒店建了一半时,突然有个人听信别人的谣言,对希而顿产生了怀疑,要求撤资。此时如果收回投资,酒店就建不下去,马上就会导致连锁反应,引起大家纷纷收回投资,而希而顿此时已无法偿还这笔钱,很可能会因此坐牢。

面对这严峻的时刻,希而顿镇定如常,首先从银行取回大笔现金,待那人来后,希而顿首先问他:愿意要现金还是要支票。然后拉开抽屉给他看满抽屉的现金和支票。那人看后,说要支票,希而顿就说:“如果你要走时仍要收回投资,那么这些支票就给你。”希而顿这番举动和言行稳住了对方,让他能心平气和地听自己说话。如果此时,马上就驳不能收回投资,对方的逆反心理一定会令他更加想收回投资。接着希而顿就充满信心地告诉他,投资后将来会有什么收益,如果现在收回投资,不仅没有收益,还要为违约而赔款,岂不是得不偿失。最终那人被希而顿说服,没有没有收回投资,这样也为希而顿的成功铺平了道路。

如果说有信心不一定成功,那么没有信心一定会失败。我国早期乒乓球运动员韩玉珍,在国内屡战屡胜。一次,代表国家队参加世界锦标赛,临赛前的一个晚上,她患得患失,承受不住心理压力,用刀片将自己的手腕割破了,谎称有人行刺她后跑了。结果这事被查出,成为国际上一大丑闻,为此国家队将她开除出队。

但在随后的国内比赛中,她又屡战屡胜,为了给她机会,又重新如她回国家队。在一次国际重大比赛中,对方的日本运动员,以前没赢过她。开始,韩玉珍连赢两局,第三局对方赶上几分后,她的信心开始动摇了,结果连输三局。外电评论:韩玉珍不是输在技术上,而是输在信心上。

由此可见,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困难,实际上正来源于信心不足;一个人之所以失败,那是因为自己要失败;一个人之所以成功那是因为自己要成功。一旦获得了信心,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

热心是成功的关键

找准了起点,建立了自信,有了目标还不够,还要有行动的热心。当你内心的那个巨人疾步奔跑,并爆发他的力量时,你将不再被消极和自卑的思想所妨碍。你对自己怀有充分的信心,就能够用饱满的热情去做任何事情。你所决定要做的事情,几乎可以做到。

1980年的一天,刚满19岁,大学还没上完的美国青年戴尔,靠卖电脑配件赚到了1000美元,他在日记中写道,用这1000美元可以:一,搞一次不为世人所知的酒会;二,买一辆二手福特轿车;三,成立一家电脑销售公司。第二天,戴尔用这1000美元注册了公司,开始销售IBM电脑。一年后,他开始组装电脑,并推出了自己的品牌。由于可以采纳世界上各家电脑公司的配件,使各个档次的用户都能满足,戴尔电脑很快成为热销品牌。如今,戴尔电脑的销售额全球第二,利润全球第一。

无独有偶,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读书时,还有一年就可以拿到世界上最著名大学的文凭,但他毅然退学去鼓捣视窗软件,他凭的是什么,凭的就是热情,面对内心燃烧的热情,他已经等不到毕业了,他的退学使哈佛少了一位毕业生,却多了一位软件大王。很多的时候,我们并不缺做成一件事的能力,缺少的是向成功迈进的热情和信心。商海中大部分成功人士,都是在别人认为“那是在做梦”的情况下,勇敢地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无论是从推销员开始的李嘉诚,还是发现门户网站背后的商机的张朝阳;无论是辞掉公职去乡下搞养殖而成为大陆首富的刘永好,还是弃官不做借5万块钱办起住友软件公司的王文京,他们的成功都是在条件根本不具备的条件下,迈出了创业的步子。一切的不足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具备,惟有创业的信心和热情,要靠自己把握。

威廉·怀拉是美国一位享有盛名的职业捧球明星,40岁时因体力不支而告别体坛另找出路。他琢磨着,凭自己的知名度去保险公司应聘推销员不会有什么问题。可结果却出乎意料,人事部经理拒绝道:“吃保险这碗饭必须笑容可掬,但您做不到,无法录用。”

面对冷遇,怀拉的热情未受丝毫影响,他下决心要像当年初涉棒球场那样从头开始练笑脸。由于他天天要在客厅里放开声音笑上几百次,因此邻居产生了误解,认为失业对他刺激太大,以至于发起神经来。为此,他把自己关进厕所里练习。

过了一个月,怀拉跑去见经理并当场展开笑脸。然而得到的却是冷冰冰的回答:“不行,笑得不够。”

怀拉没有失望,他到处寻找搜集有迷人笑脸的名人照片,然后贴在居室的墙壁上,随时进行揣摩模仿。另外,还购置了一面与自己的身体一样高的镜子,摆在厕所里,以便训练时更好地检查纠正。

一段时间后,怀拉又来到经理办公室露出了笑容。“有起步,但吸引力不大。”经理说。

怀拉生来就有一副倔皮气,回到家继续苦练起来。一次,他在路上遇见一个熟人,非常自然地笑着打招呼。对方惊叹道:“怀拉先生,一段时日不见,您的变化真大,和以前判若两人了!”

听完熟人的评论,怀拉充满信心地再次拜见经理,笑得很开心。“您的笑是有点意思了。”经理指出,“然而还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那一种。”

他不气馁,再接再厉,最后终于如愿以偿,被保险公司录用。这位昔日捧球明星严峻冷漠的脸庞上,绽放出发自内心的婴儿般的笑容。它是那样的天真无邪,如此地讨人喜欢,令顾客无法拒绝。就是靠这张并非天生而是苦练出来的笑脸,怀拉成了全美推销寿险的高手,年收入突破百美元。

任何人都会有热情,所不同的在于,有的人只有30分钟的热情,有的人热情可以保持30天,而一个成功者却能让热情持续30年直至终身。热情是一种巨大的力量,要想成就一番事业,离不开热情这个原动力。“一个人如果缺乏热情,那是不可能有所建树的。”作家爱默生说,“热情像桨糊一样,可以让你在艰难困苦的场合里紧紧地粘在那儿坚持到底。”

恒心是成功的保证

在日本,有这样一个矮个子的年轻人,由于家境贫困,瘦弱的肩膀不得不挑起养家糊口的重任。一天,他来到一家电器工厂,找到一位负责人,要求安排一项工作,哪怕是再低下也行。对方注意到他身材矮小,衣着不整,不想录用,但又不便直说,于是婉言拒绝道:“先生,我们厂暂不缺人手,您一个月再来看一看吧!”

过了一个月,这位青年人果真来了。对方又托词说:“我现在有事,等几天再讲。”

一个星期后,他又进了工厂的大门。如此反复多次,这位负责人再也找不到托词,只好实话实说:“先生,您的衣着太寒酸了,无法进我们厂工作。”

年轻人二话不说,回去向别人借钱,狠下心买了一套整齐的西装。他精心打扮,回到厂里。对方在无可奈何之际,只好以他在电器方面的知识懂得太少为由,拒绝录用。

两个月过去了,年轻人又回到厂里,他诚恳地对这位负责人说:“先生,我已经学了不少电器方面的知识。您看我哪方面还不够,我会一项一项地去补课。”

对方两眼盯着这位坚持不懈的年轻人,看了老半天,然后十分动情地说:“我管人事工作多年,可还是第一次碰上您这样来找工作的,真服您了。”

就这样,他以顽强的毅力打动了这位负责人,终于答应他进工厂工作。后来,他又以其超人的努力,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非凡的人物。

这位年轻人是谁呢?就是日后成为世界著名公司松下电器产业公司创始人的松下幸之助。恒心释放的能量无坚不摧,它能使人具有钢铁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正因为如此,松下幸之助在重重阻力和种种困难面前才能百折不回,笑迎挫折和失败,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因此,不论你处在什么环境下,只要你有恒心,你就会成功。我认识的一个人,他从小在黄土高波放牛,18岁当兵时才第一次进了不能叫城的县城,第一次见了不用牛拉就能自己跑的怪物——汽车。他的部队驻扎在一座大城市。他下定决心,就是死也不能再回到那片黄土地,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在城市扎下根来。

实践证明,最简单的办法往往最有效。他选定了目标,就锲而不舍地为之奋斗。第一步,首先要给班长洗所有的脏衣服,袜子、裤叉概不例外。另外,还有准备班长每天晚上的洗脚水等等。训练要吃苦,政治学习要积极发言。他把自己的人格压缩成一个糙糙的小皮球。高兴地任由长官们踢来踢去。一年后,这个老实、勤快、耐苦的学习积极分子,被重用为连部文书、通讯员。

他的写作生涯从此开始。部队重视新闻报道是有名的,对会写稿、爱写稿的官兵,一向有着明确具体的奖励提拔制度。他看准了这条捷径,更调度起一个初中生脑子里所积聚下的所有文字,进行排列组合。某个战友射击打了满环,他跑去问问,怎样胸怀祖国、放眼天下,精心培养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刻苦学习战斗技能;某个战友学习受到表扬,他去采访他如何学好本领为人民服务,当兵离家之前老父亲怎么嘱咐他要时刻握紧手中枪、做人民的好子弟兵。每篇千儿八百字的稿子,都要复写四五十份,投往从驻地县广播站到省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省报、报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从当地大大小小的党刊一直到《红旗》杂志等所有他能想得起来的、跟军队沾地上边儿的宣传工具。有一次团的一个新闻干事到他们连队来,他如见亲人,鞍前马后地服侍,自己掏钱上街买了一大包核桃送给人家。为了请教写作技巧,跟着人家一块上厕所,殷勤得新闻干事不胜其烦。

就这样,半年多的时间里,几十斤稿纸扔出去,一去不复返。

换过其他人,坚持到这份儿上,十有八九不干了。但他不会。他仍然坚韧不拔地写下去。直到有一天早晨,他在给连长挤牙膏的时候,听到省台广播,他写的一篇表扬一位战士三年坚持不懈收集废旧牙膏皮的500字小稿被采用了。他听着听着,激动地泪流满面。

于是一发不可收拾。他的笔锋越磨越利,稿子频频见诸于大报小报、大刊小刊。他自己也鲤鱼跳龙门,荣升团新闻干事、师新闻干事、军新闻干事、新闻干事。他写某测绘兵分队的长篇通讯,在《解放军报》一版头条发表后,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早晨6点30分“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摘播了5 分钟。其最精彩的片段如下:

在一座无名的大山脚下,“分队教导员问我:‘这山的最高点儿在哪儿?’我指着山尖:‘那儿。’‘不对,你再往上看。’我说:‘是山顶上那根电线杆子。’教导员说:‘还是不对,你再往上看。’在电线杆顶上,是一位身背测量仪战士的躯体,才是大山真正的制高点。”

生动地简直让人不敢相信出自一个初中生之笔。他转业后,来到中央一家大报驻省记者站。他如鱼得水,很快就创造了奇迹。他由名记者而成名作者。他的名字上了美国哈佛大学的课堂。在他的辉煌鼎盛时期,中国的所有像样的文学刊物都追魂一样跟在他屁股后面要稿子。

中国有句古话:“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他从一个初中生——战士到名记者、名作家,在这条路上,他靠的就是恒心。纵观中外,成功人士无不是以持久的恒心为坚强后盾的。贝多芬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遭遇耳聋、失明等磨难,假如他就此放弃,那世界人民就无缘于伟大的命运交响乐;大发明家爱迪生试验一千多次失败,经过无数嘲讽、打击,假如他就此罢休,人类就要在黑暗中多过几十年。这些伟人们,自信、热情,人生可以不幸,生活可以贫困,工作可以不讨人喜欢,但他们选择的那种不成功不罢休的方式绝对不会去变。

我们离开学校,踏入社会,大家的起点都基本相同。为什么若干年后,大家取得的成绩会大不一样。原因很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做一件事情,你有没有坚持下去。很多人起步不错,但就是坚持不下去,最终一事无成。在社会上,我经常碰到一些频繁跳槽的朋友,不少越跳越差,最后连自己也不知道找什么工。到一个新单位,从熟悉环境,到适应工作,总得有个过程,没有恒心干什么事情都是干不成的。我认为,看准了,就不要放弃,大胆地干,总有一天是会出成绩的。俗话说:“跑百里九十过半。”意思是说,一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只能算完成了一半,剩下十里才是关键的。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并不缺少天才,缺少的是天才的恒心。因为这些原因,人类埋没的天才比发现的天才多100倍,谁也估算不出因为这类人埋没,我们的地球文明延缓了10个世纪还是20个世纪。

很多人到老了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为什么一事无成?原因是自己干的事情太多了,以至于没有恒心干成一件。其实,人生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自己克服,上帝赋予我们的时间和智慧够我们圆满地做完一件事情,只要我们看准了,坚定不移干下去,就一定能干成。

朋友,当你拥有信心和热情,你只要认定一个目标,不断向前进,永远向前进,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你们要牢牢记住:没有任何事情让你气馁。如果你认为你气馁了,立即振作起来。激励你内心中的那个巨人,保持前进——不断向前迈进。永远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你一定会走向成功。你有理由相信自己,这份光荣一定属于你,这个梦想一定会成真,我祝福你,我亲爱的朋友。

松下幸之助成长史

学徒磨炼

在幸之助五岁那年,他的父亲做大米投机生意失败了,家境逐渐落泊,连祖传的土地和房子都变卖了,全家搬出了和佐村的老宅,父亲开了一个木屐店维持生计,已经上中学四年级的大哥不得不辍学。两年后,木屐店倒闭了,幸之助的大哥、二哥、二姐也因流感而去世,全家陷入了困顿之中。尽管家境如此破败,幸之助依然还能上学,可见这个家庭对幸之助的关爱。

当松下幸之助读小学四年级时,他那在外打工的父亲来信,让幸之助到大阪当学徒。于是,年仅9岁而且初小尚未毕业的幸之助,于1904年11月来到大阪,开始在宫田火盆店中做小学徒。这种小店的学徒,什么杂务都得干。幸之助的主要工作是看孩子和磨火盆,他开始尝到劳作的艰辛,更感到少小离家的孤独。

真正的学徒生涯开始于自行车店。松下幸之助在火盆店只干了三个月,这个店就倒闭了。店老板有个朋友五代音吉,刚刚开了一家自行车店。好心的店老板推荐幸之助去了这个店。在这里,松下幸之助干了六年,奠定了他后来在商界大显身手的基础。尤其是老板娘的仁慈,对幸之助无形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有一次店内集体照像,而幸之助出去办事,由于客户的延误未能按时赶回来。照像师等不及,等幸之助回来,照像已经结束了。对于一个从来没有照过像的少年来说,他对这件事看得很重,竟然哭起来。老板娘为了安慰他,专门带幸之助到照相馆去补拍。这件事使幸之助深受感动。直到老年,他还对这张同老板娘的合影十分珍爱,因为这是他学徒时期惟一的相片,也是他首次照像。一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在他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从松下幸之助后来写的那些关于商业经营的文章可以看出,自行车店的学徒经历,养成了他后来提出管理哲学的基调。

松下幸之助的父亲,对他寄予了极大的希望。尽管幸之助只是一个小学徒,但他父亲一方面出于对自己破产的内疚,另一方面出于对天灾人祸变故之后家中惟一男孩的期望,一直给幸之助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道理。告诉他,日本历史上的名人,最初都是从当仆人、当家臣开始的。按幸之助的回忆,他的父亲常常鼓励他:“会有出息的。从前的伟人,小时候都在别人家做工,下苦功夫。所以不要觉得辛酸,一定要忍耐……”在幸之助11岁时,他的姐姐看到弟弟过于辛苦,更重要的是辍学会造成文化上的不足,想让他上夜校补上辍学的遗憾。然而,学徒是无法上夜校的,因为学徒没有上下班的概念,从早上5点多起床打扫卫生,到晚上11点打烊关闭店门,学徒都不能离开。当时,姐姐工作的储蓄所要招募勤杂工,姐姐同母亲商议后,就想让幸之助来应募,白天干勤杂,晚上读夜校。然而,他父亲得知后断然拒绝了这种想法。这位倔犟的家长认定,只有当学徒才会有出息,将来一定能发迹。他要求幸之助不要改变志向,即便不识字,也可以取得辉煌的成就。所以,幸之助后来感慨说,如果没有父亲指引道路,他就不会有今天。他虽然因辍学在知识上受到损失,然而却在经商实践的另一方面更早得到了开悟。

1910年,电能的应用给日本带来了光明的前景。大阪市开始开通电车。幸之助尽管只有17岁,但他看到了电气的未来。当时他单纯地认为,有了电车后,自行车的需求就会减少。于是,他决定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投身电气业。在他离开自行车店时,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插曲。他以一个青年对未来的大胆想象,把自己的事业定位在电器上,求他的姐夫帮忙去刚刚成立不久的电灯公司工作。然而,自行车店的老板对幸之助那么好,使他又无法面对老板说出离开的理由。于是,幸之助采取了一个孩子气的做法—偷偷离开。可以想见,年轻的幸之助这时已经遇到了人生常见的矛盾。他对未来的幻想和信念,支持着自己的追求;而对老板的信任和关怀,又使他难以启齿告别。正是这种憧憬未来的坚定信念和无法割舍的丰富情感,成为后来松下事业的主旋律。

离开自行车店的松下幸之助,并未能立即到电灯公司上班。于是,他开始在姐夫工作的水泥厂打零工,干起了劳动强度非常大的搬运水泥。这三个月,他承受了以前从来没有过的的重体力活磨炼,使他对生活的艰辛有了刻骨铭心的感受。三个月后,他被招进电灯公司,成为一个室内布线的电工助手。幸之助以前受过的磨炼,使他很快就在这个行当脱颖而出。又是三个月之后,他由助手提升为工头。他后来的回忆中对此不无得意,强调这种提升属于特例。日本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工头和助手之间的距离,不亚于主人和仆人。比如说,干完工作,助手马上要给工头打水洗手,甚至工头的木屐坏了,也要交给助手去修理。日本这种独有的社会等级,给松下幸之助打下了深刻的思想烙印。从被人吆三喝四的水泥搬运工,到颐指气使的电工工头,使幸之助从中既看到了日本企业经营的特色,又看到了其中蕴含的问题。到24岁时,他已经被提升为电灯公司的检查员,每天巡视十多个工作项目。但他对这种受到别人羡慕的监控工作没有多大热情,而是对自己的工作成就十分看重。自己安装的海水浴场彩灯,剧院中耀眼的照明设施,给幸之助带来了强烈的满足感。这个时候,他同井植梅野结婚了,也开始考虑独立创业了。

插座起家

在电灯公司的工作中,幸之助琢磨发明了一种新型的灯头插座。凭借他的直觉,他深信这种插座有广泛的用途,但是遭到了上司的否定。于是,年轻气盛的幸之助辞了职,下决心自己打出一片新的天下。正是这一决定,使他没有停留在小发明的层次上,而是很快进入了经营实战。

松下幸之助的“下海”,完全靠的是对这个小发明的信念。他当时手头只有不到100元的积蓄,且单枪匹马。他向原来同事的朋友借了100元,招来了自己的内弟井植岁男,拉了几个想做一番事业的年轻人,就在自己狭小的住处(长四张半榻榻米,宽两张榻榻米)开了个小作坊,开始实践自己的梦想。

万事开头难。幸之助有了灯头插座的设计,却没有实际制造过。一开始,他连灯头外壳的原料是什么都不清楚,经过多方请教好不容易才弄清了灯头的制作方法,用了4个月时间,总算制造出了产品。没有周转资金,他把能当的东西都送进了当铺。

然而,再好的发明,没有市场的承认也是白搭。拿出产品后,如何销售出去,给幸之助上了结结实实一课。他们拿上自己的灯头插座,到各个电器店去推销,很少有店家看好这种新产品,费尽口舌,走遍了大阪的店铺,只卖出去100多个,收入10元。初战受挫,使幸之助明白了经营的艰难。他只得让别人自谋生路,小作坊只剩下他和井植岁男两人。

天无绝人之路。正当松下幸之助一筹莫展时,他接到了一笔制作电风扇底座的订单,而且商家承诺只要做得好还会后续订货。松下和井植两人,开始没黑没明地赶做这个底座。这次终于成功了,一个月时间内,他们完成了首笔订单,赚了80多元利润。此后,持续做这种电风扇底座,使松下的生意慢慢有了发展。正是这种经历,给幸之助后来的经营思想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初出道的第一笔生意,使他明白了市场承认和用户满意的重要性。任何发明,哪怕发明家本人怎样呕心沥血,市场和用户不买账,就意味着没有生路。然而,灯头插座的努力也没有白花。没有插座的努力,就不可能带来电扇底座的订单。而电扇底座的收益,又盘活了灯头插座,使这一发明也真正投入生产并逐渐在市场上推广开来。

站住脚以后,松下幸之助开始计划“从事真正的电器设备的研究和生产”,靠卧室兼作坊不是长久之计。于是,1918年幸之助在大阪市租了一处房子,创立了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后来闻名天下的“松下产品”,就从这里启航。

这一制作所,靠灯头插座积累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业绩稳步发展。倾注了幸之助心血的灯头插座,以其质量取胜,终于得到了市场的承认。大阪的一家名为吉田的商店,还以3000元保证金来独家代理这一产品的销售。同时,产品也打进了东京市场。

在东京,幸之助又经受了一次新的考验,这次考验来自商家的竞争。当松下的灯头插座开始在东京销售后,却遭遇到东京店家的抵制。同行是冤家,面对松下质量上乘的灯头插座,东京的店家采取了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他们压价甩卖,试图把实力尚不雄厚的松下产品挤出市场。在东京店家的压力下,大阪的吉田商店解除了总代理合同。员工增加了,负债增加了,产能扩大了,销售却出问题了。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这都是令人头疼的。尤其是在东京,原来是由吉田商店一手总代理的,松下自己从来没有同东京的商家打过交道。对此,幸之助决定,自己到东京,拿着地图,一家一家找商家谈。为了节省经费和节省时间,坐夜班车到东京,奔波一天,再坐夜班车返回大阪。终于,幸之助渡过了这一难关。从这时起,他对经营中间的竞争有了自己的看法。他后来特别强调以质量竞争和以服务取胜,十分厌恶压价倾销和排斥同行的不正当竞争手段,都同这一经历有关。

到1922年,松下已经有4500元的结余,有了比较坚实的经营基础,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这时,幸之助开起了顺风船,花了7000元建立新厂房。随着经营的扩大,幸之助开始开发新的产品,这就是使松下打出声望的自行车灯。1923年,幸之助用新型干电池灯来取代过去的煤油灯,制造出可使用30~50小时的弹头型自行车灯。价格只有三十几文钱,而用蜡烛一小时也要两文钱。松下深信这种车灯能够流行,但批发商并不看好。为了促销,他采取了一个商界前所未有的方法,把产品寄放在自行车店,开着灯演示,看看到底能亮多长时间,吸引了大量购买者。这样,先有了最终端的顾客需求,然后由自行车店发起订货,由于销路好,批发商反过来找松下订货。原来的销售顺序是“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顾客”,现在变成了“顾客→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由此,新的经营方式诞生了。

很快,松下又生产出了多用途的方形干电池灯。这种灯是松下的一个标志,从它开始,松下首次使用了National商标(这个商标一直在使用,但是,在松下产品出口过程中,National由于其“国家”的含义,许多国家拒绝为其注册。于是,松下又创立了面向国外的Panasonic商标。到2004年,松下统一品牌,出口市场一律采用Panasonic)。这次方形灯的宣传,松下采取了主动的实物示范方式。他采取的办法是免费向市场提供1万个试用样品。由于这种灯的电池是由东京的冈田电池公司提供的,于是,松下幸之助拜访了冈田,请求他免费提供1万个电池。他向冈田说明了情况,保证一年能够销售20万个电池。如果销量达不到20万个,就由松下支付这1万个电池的费用。到年终一盘点,全年销售了47万个。为此,冈田专程来到大阪,穿着非常庄重的带有徽章的和服,以礼金的形式送来了当初这1万个电池的定金并致谢。在冈田眼里,松下的这一举动,开创了电池经销史的新纪元。

随着松下业务的扩展,日本著名的银行住友银行有个姓伊藤的营业员慧眼独具,主动找上门来要为松下服务。对此,幸之助一开始持拒绝态度。因为松下一直同国立第十五银行打交道。十五银行也是日本五大银行之一,同松下合作得十分融洽,所以,幸之助不想同其他银行发生业务往来。但是,伊藤来过十多次,其热情让幸之助难以推脱。于是,幸之助提出了一个史无前例、让所有人都惊讶的先决前提。他要求住友银行先答应,在任何情况下可以随时让松下无条件贷款2万元。对方起初十分为难,经过请示上层,住友总部提出,贷款的惯例是要有抵押,可以用松下的工厂设备和地产抵押作为贷款条件。幸之助在谈判中表示,以抵押为条件,说明还是没有对松下的信任。而松下认为,自己的声誉远比抵押物重要。住友银行最后答应了这个前提。于1926年达成了协议。谁也没有想到,正是这个协议,使松下冥冥之中得到了天助。1927年,日本爆发银行危机,十五银行开始停止兑付。这时,幸之助想到了此前与住友的协议,而在金融业已经发生挤兑和停业的情况下,住友明确表示原来的协议有效,松下可以随时从住友无条件贷款。由此开始,松下把银行业务转移到了住友。在金融危机面前,松下和住友的信誉都经受住了考验。

1929年底,经济情况更为艰难。松下的产品销量减少了一半,库存猛增。几乎所有商家考虑的不是建新厂,而是建仓库。在这种局势下,多数企业开始裁员。日本员工待遇最好的钟纺公司,也开始降低工资。当时幸之助正在病中,公司的上层来同他商量裁员问题。幸之助经过认真考虑,提出了方案:工人一个不裁,工资一分不减,但产量减半,而且员工取消休假,全体动员从事销售,消化库存。用了两个月时间,库存消化完毕,生产恢复正常。经过这次事件,松下考验了自己的员工队伍,一种上下一心、全力以赴的风气逐渐形成。

产品、市场、经营网络、人力资源和商业信誉都具备了,松下到了扬帆远航的时候了。

重新起步和腾飞

1932年,松下幸之助对企业经营有了自己的领悟,提出了著名的“自来水哲学”。尽管松下已经有14年的发展,但到这一时刻,幸之助才真正认识了企业的历史地位。为了铭记住这一时刻,实现企业的使命,他决定,以1932年5月5日为松下公司的创业纪念日。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为松下公司制定了250年的目标,以25年为一个周期,分10期来实现这个目标。

但是,理念上豁然开朗和现实中步步艰难形成鲜明的对照。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使日本进入了政府强力干预的经济统制时期。松下的经营刚刚有所起色,就被卷入了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之中。二战期间,松下公司在政府要求下,停止民品生产并开始从事军品生产,先是为军方生产200吨的木船,后来又为军方生产木制飞机。造船刚刚进入规模,飞机刚刚生产出样品,日本就接受了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进入了美国占领时期。战败不仅使日本军方拖欠松下的大笔款项一风吹了,而且使松下公司被美国占领当局列为清查对象。松下公司被指定为“财阀”,幸之助本人也被列入因制造军品的战争责任必须撤销职务的名单。经过数年的交涉,尤其是松下公司的工会发起了签名运动,向占领当局请愿,要求幸之助留任,才使松下公司半死不活地维持下来。

列入财阀意味着资产被冻结,撤职和留任的交涉则严重影响着经营活动的开展。所以,松下公司在战后的5年中,生产停滞,债台高筑,几乎到了破产的边缘。在这种情况下,幸之助做了他从来不愿意做但不得不做的事—大面积裁员,公司由1.5万人减少到3500人。

1950年起,伴随着日本的战后重建,松下公司开始重振旗鼓。为了使松下不再出现偏差,幸之助专程到美国考察学习。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美国的发达和富有使幸之助感慨万分。比如,美国GE生产的收音机24美元,而工人日工资12美元。松下的收音机9000日元,而工人的月工资6000日元。美国人两天的工资就可以买一个收音机,日本人需要一个半月的工资。一个纽约市的用电量,就相当于整个日本全国的用电量。在美国开了眼界,使幸之助从此极力赞扬美国式民主。从美国一返回,幸之助又开始主持与荷兰飞利浦公司的合作,以引进技术来带动松下新的起飞。

在与飞利浦的引进与合资谈判中,飞利浦公司提出由松下支付6%的技术指导费。幸之助认为,引进技术支付技术指导费没错,但新公司是双方合资性质,拥有技术的飞利浦一方取得技术指导费,那么,从事经营的松下一方就应当取得经营指导费。最后,双方于1952年达成协议,飞利浦获得4.5%的技术指导费,松下获得3%的经营指导费。这在企业经营中开了先例,松下也获得了飞利浦的尊敬,更重要的是由此树立了经营管理与技术创新并重的理念。

在重视经营创造价值的同时,松下并不否定技术的作用。幸之助强调,要真正在技术上领先,必须有自己的研究和独创。这种独创不仅仅是产品,而且是生产技艺和工作母机。于是,松下于1953年成立了中央研究所,设置了专门的机械制造厂,为自己的生产线开发最新的机器设备。

1956年以后,松下公司的经营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幸之助当时制定的计划是五年之内营业额翻四倍,由200亿增加到800亿(后来实际达到了1000亿)。1955年以后,松下的出口贸易快速增长。1961年,随着松下公司的发展,66岁的幸之助宣布辞去社长(总经理),改任会长(董事长),顺利完成了经营权的交接。

幸之助尽管交出了经营权,但并没有对公司撒手。3年后(1964年)松下的经营遇到了难关,日本企业明显表现出产能过剩,许多公司纷纷破产,松下公司也出现了积压和赤字。这时,幸之助再度出马,主持召开了松下代理商和营销商的恳谈会。这时他才发现,200多家松下的销售商,有170多家在亏损,恳谈会几乎变成了诉苦会。幸之助真诚地向与会者表示道歉,在取得互相谅解后探讨改善经营的方法。此后,他不顾69岁的高龄,暂时替代主管销售的营业部部长安川洋君,站到销售第一线,主持进行了松下的销售经营全盘改革。这次改革,使用户至上的服务思想得到了真正的贯彻,松下公司再次走到了日本经济起飞的前沿。

随着经营的好转和日本参加世贸组织(当时称关贸总协定)的承诺,1967年,日本实行了资本自由化。在这一局势面前,幸之助对松下公司提出了新的短期目标:消除浪费,创造繁荣,更新观念,再度创业,五年内在经营效益和员工工资上超过欧洲,赶上美国。到1971年,松下电器的工资果然实现了“超欧赶美”的预期。

致力于社会公益

1968年,松下公司举行了创业50周年庆典。从此开始,松下公司在做生意的同时,有意识地向承担社会责任方向发展。在幸之助的主持下,组建了以纪念明治维新志士为主题内容的灵山显彰会,松下公司还为“儿童交通事故预防基金”捐款50亿(分15年支付)。针对日本各地发展不平衡现象,松下公司采取了一个特殊的工厂布局措施,就是在发展不足、人口大量减少的欠发达地区设厂。尽管在欠发达地区(如鹿儿岛)设厂会增加企业成本,但却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1971年,幸之助又担任了飞鸟保护财团的理事长(飞鸟文化是日本奈良著名的考古文化,大约相当于中国的隋朝时期,财团是日本对基金会的称谓),致力于历史遗产的保存和日本精神的传承。

1973年,80岁的松下幸之助下定决心,辞去会长一职,仅仅担任顾问。但他依然没有停止思考和社会活动,恰恰相反,他对社会事务更加关心,也对经营管理有了更多思考。在他辞去会长的同时,为“社会福利基金”捐赠了50亿元。1979年,他访问中国并向中国提出了中日合资建立电子企业的设想。1980年,幸之助设立了“松下政经塾”,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的新型人才。1983年,幸之助又担任了国际科学技术财团会长和21世纪协会会长。1988年,幸之助向国际科学技术财团赠送松下电器株式会社股份1000万股。大量捐赠、慈善、公益活动,几乎花费了这位老人的所有时间和大部分财力;关于企业经营、国家管理和社会发展的思考,成为他这一时期著述的主题。1989年4月27日,松下幸之助逝世。

松下幸之助的事迹,得到了世界的关注。1958年9月,美国《时代》周刊就刊登了《发明家松下幸之助》的介绍,强调他不仅经商,而且从事精神领域和社会领域的研究,用不同于普通经营者的眼光观察世界。1962年2月,松下幸之助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次年,他们夫妇参加了《时代》创刊40周年的庆祝仪式。1964年,《生活》杂志对幸之助进行了报道。这些杂志特别强调幸之助的思想家、人道主义者角色,认为他是兼具汽车大王福特和牧师作家霍雷肖?艾尔杰(Horatio

Alger,1932-1899,他写了大量穷小子变大富豪的励志小册子,销售量达2000万册)特色于一身的人物。

在日本,松下幸之助被尊为家电行业的领袖,一生获得的荣誉数不胜数,他先后获得日本的五次授勋(蓝绶宝章、二等旭日重光勋章、一等瑞宝勋章、一等旭日大勋章、一等旭日桐花大勋章),获得荷兰、巴西、比利时、马来西亚、西班牙等国家的授勋或爵位。作为仅仅上过小学四年级的辍学生,他孜孜不倦地著述(多数是口述由别人整理),写了大量明白浅显又富含哲理的文章。台北的名人出版事业公司编辑出版的《松下幸之助经营管理全集》达25卷之多(包括2卷访谈录,2卷学者评论)。由于他在经营之道上的不断探讨,1965年,松下幸之助获得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名誉法学博士称号,1986年,获得美国马里兰大学的荣誉博士称号。

松下幸之助的个人经历,对他的思想影响极大。小时候的学徒磨炼,使他养成了商人的基本品质。而经历过溺水、车祸等死里逃生的考验,经历过肺结核病的折磨,使他承受了多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磨难,由此而萌发出领袖群伦的宿命意识。

热门文章